您的当前位置是: 首页 - 记忆

四十风华 作者:滕晓红

发布时间:2020-08-24

四十风华


作者简介:滕晓红,中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高级教师。1990年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同年参加工作。1990年至2000年在靖远县东湾乡三合中学任教,2000年至2018年在靖远三中任教,2018年至今在靖远四中任教。


“正是夏日当头照,铁肩担道创未来。”《甘肃教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迎来了她壮美的四十风华。对于一个人来说,四十岁正值壮年年富力强,正是干工作的好年龄;对于一本期刊而言,四十年也正是经验丰富渐趋成熟的好时节。回顾自己与《甘肃教育》期刊的缘分,感慨万千,不由得想记下其中的点滴感受,来为正享四十华诞的她献上一份微薄之礼。

 

初遇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与美人的相遇之美可以穿越千载依然唇留齿香令人难以忘怀,与一本好书的相遇则犹如结交一位可贵的挚友,让人时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

初遇《甘肃教育》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那时候我在村级学校教书,学校里没有图书馆,也几乎看不到任何除了教参之外的教辅资料。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师,我渴望遇到一本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期刊。那天上完课,在一个前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甘肃教育》沐浴在一片阳光里,我禁不住急切地打开她,顿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从此我们便有了不解之缘。“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甘肃教育》里关于教学的一篇篇文章犹如一束束阳光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这本期刊恰适我愿。

 

倾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甘肃教育》如一股清流,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教育教学的知识和理念,滋养着众多和我一样埋头工作在一线的普通教师,让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我更喜欢看与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有关的文章。《语文呼唤人文教育》、《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诵读国学经典,享受诗意生活》……这样的文章从宏观的角度谈语文教学的灵魂和脊梁。让我也深切地认识到失去了人文情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灵魂;没有“文本素质”,语文教师就没有了脊梁。《对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的类型分析》、《三招激活诗歌教学课堂》、《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模式探究》等文章则从微观的角度,选取语文教学中的某一方面细致入微地展示教学经验,畅谈教学心得,有实例有情节有灵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浅谈语文探究性阅读策略》、《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的运用》之类的文章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思考,有质疑有探究有策略。这些作者说出了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也给出了解决的方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虽然是各抒己见,确也有可取之处。

《甘肃教育》上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使我渐渐成长起来,一期期刊物的阅读也让我萌生了提笔创作的念头。我开始悉心体会教育教学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失误,就这样渐渐地从学习走上研究。《甘肃教育》2011年1期下月版刊发了我的拙作《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教学》。看着自己的教学心得变成铅字,成为心仪刊物里的一页文字,心里激动不已。我开始关注除了语文教学之外的其他文章,这才发现《甘肃教育》栏目众多,异彩纷呈。

“视点”关注甘肃教育界的时事,有教育访谈、校园聚焦、人物风采、新闻评说;“管理”侧重教育行政、治校方略、育人之道;“教研”、“课堂”是主阵地;“茗苑”是百花园。

“风雨润桃李,黑白画春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更是育人,教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专业知识的滋养。“教研”栏目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鲜活的教改前沿的案例,有对学科整合的探索,也有各抒己见的声音。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教改最前沿的思想和动态,认识许多有思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优秀教师。他们论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见解,展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成效。每一处教改前沿的风采,每一个课题研究的方向,每一篇教研笔记的记录都是他们辛勤汗水的结晶,是多少年潜心研究体会的总结。所谓“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经验,年轻教师才会更好更快地成长,年长的教师也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阔眼界,夯实基础,完善自我,造福桑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教研”栏目主要是理论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探讨和议论,那么“课堂”栏目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实例和场景。教育教学理论最终是要落实到一堂堂课里去的,富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水平的标杆。这里有讲授谈话讨论实验练习演示的教法实践;有读书思维迁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法指导;“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认真阅读这里的文章你会收获自己想要的知识财富。

 

期许

从初识到倾心转眼走过了三十春秋,作为三十年教龄的老教师,我的教师职业生涯即将结束。但还有很多后来者正在教育一线打拼着,更有很多即将走向讲台的年轻人,他们都需要《甘肃教育》这样的好教育期刊的培育和指引。“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甘肃教育》在陇上大地绽放着熠熠华彩。在这丹桂飘香的三秋季节,我祝愿她越来越丰腴美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祝愿《甘肃教育》这艘战舰在现代教育的海洋里,为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扬帆远航。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 联系电话:0931-8883786
甘肃教育社 版权所有 陇ICP备19004577号 广告发布登记号:620100002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08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