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评论 Interview comments

“闲暇教育”的路径重构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双减”以来,校内外减负成效初显,大部分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书面作业时间比“双减”前明显减少,闲暇时间整体变得更多。闲暇因其自由本质具有独特价值,可以提供沉思时间,启迪智慧。德国哲学家约瑟夫·皮珀在《闲暇:文化的基础》一书中认为,我们追求闲暇并不是为了娱乐、消遣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在沉思静默状态中观看和倾听世界。让学生有质量地度过闲暇时间并在自主安排的实践中全面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健康水平、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精神素养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此外,享受闲暇时光还能提升生命质量。当学生能合理支配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感兴趣的活动时,闲暇时间就能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并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

  然而在现实境遇下,多数学生面对充裕的闲暇生活反而有些茫然。同时受现代媒介的影响,闲暇生活也日益受到以享乐主义、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泛娱乐化思潮的侵蚀。

  可以想见,由于学生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培养一直没有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应有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学生想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合理选择有益于满足自己精神需要的闲暇生活方式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继而感到自己的闲暇生活无趣、贫瘠,极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闲暇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今天,人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求学与就业”,也为了自我充实、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相当一部分人在价值取向上甚至已由“劳动最重要”转到“工作和闲暇同等重要”上来。更重要的是,AI时代的到来会让这样的认识与实践更为聚焦。

  树立科学的闲暇观

  当前社会群体对闲暇时间仍然缺乏理性、科学的价值判断,将闲暇时间看作“闲嬉”时间,简单地将闲暇时间默认为娱乐、消遣时间,甚至等同于懒惰和放纵的时间。因此,要秉持科学的闲暇理念,认识到闲暇教育存在的独特价值,同时要注意闲暇自由与娱乐化、肤浅化的“闲嬉”之间的区别。社会、学校都应当跳脱出功利教育的挟制,树立科学的闲暇观,尊重个体的闲暇自由,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闲暇安排,充实自己的精神与现实生活。

  给予学生充分的闲暇自由,就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学校应把闲暇时间进行分类并提出有价值的引领性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安排闲暇时间。学校应对各类闲暇时间进行课程化研究,并把目标落实的责任交给学生。

  给予学生充分的闲暇自由,还应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闲暇教育空间。学校在规划与建设新型学习空间时,一定要关注学生闲暇教育空间的建设。除传统的教室和各类专业教室空间外,要重视几个特定场所的改造:一是学校餐厅应增加学生可以实际烹饪的操作空间;二是开辟更多的资料查询、阅读学习和谈论交流的空间;三是提供更多可以实践操作展示的空间,如体育、美术、音乐、科技、制作等。

  丰富学生的闲暇形式

  学校可以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将闲暇安排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组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自治组织,如少先队、学生会、团支部、值周小组等;另一类是社团。学校要充分用好这些自组织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自谋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可以为这些自组织配备优秀的指导教师,安排专门的时间,形成有效的机制(如展示交流机制),促进这些自组织健康发展,使闲暇教育从他律的“要我安排”到自律的“我要安排”。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除了提供闲暇教育的场景外,设置与之相关的闲暇教育课程、开发闲暇教育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习是联结学习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方式,可以作为闲暇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组织各学科教师立足学科实际,引导学生讨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内容;在各学科项目化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形成项目化学习课题,并在班级形成若干项目学习小组,实现“learning by playing”,即“闲中学”“闲而优学”。

  多方力量提供支持

  对闲暇时间管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虽然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但更多体现在家庭日常生活实践中。要让闲暇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合各方力量,合力而为之。

  从社会层面看,需要提供面对青少年群体、具有闲暇教育意义和价值、更加多元的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各类劳动实践基地、各类科学实验室等;还要发挥人才优势,为青少年的项目化学习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撑。从媒体网络方面来说,应净化中小学生可以接触的媒体资源,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适当开发与闲暇时间管理相关的慕课,发挥信息化社会的优势带动学生的闲暇教育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家庭层面看,家长应转变“唯分数论”观念,从培养一个完全有能力健康成长的人的角度去支持学校的闲暇教育,并在家庭中重视闲暇生活设计,过好闲暇生活,如通过家务劳动提高孩子的劳动意识,通过邻里社交锻炼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等。家长也应以身作则,科学管理自己的闲暇时间,营造书香家庭氛围,为孩子起到示范作用。

  闲暇时间作为人生的真正的享受时间,能消解生存的烦恼和困惑,化生命的“理性规范”为“感性解放”,以疏离物质存在和功利目的的束缚。只有当人充分认识到生命存在的真实价值时,才渴望利用闲暇;只有当人享用和占有闲暇时,才能更多地依从内心的节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而闲暇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如何科学安排闲暇生活,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钱晓华

  来源:《中国教师报》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
广告发布登记号:620100002
甘肃教育社 版权所有
陇ICP备190045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