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

它是我真正的爱人

来源:甘肃教育社

李兴泉  临泽县蓼泉镇墩子小学


现在的我,谁也不相信,我的学历只有高中而已。可但他们看到我发表在《甘肃教育》等杂志上的许许多多文章时,每一个人都会做出相同的动作,那就是抬起眼睛,嗔我一会儿说:“简直骗人!”

是的,一个能屡屡在有着十分显著地位的杂志《甘肃教育》上发表论文及各种文章的,是不可能只有高中水平的吧?

可我那年,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民办教师时,就是一个高中生。那时心高气傲,这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想把学生带到最好的境地,不是学区第一名,也应该是第二名吧。可就是这种想法,我尽管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期结束,全学区统考,却得到全学区倒数第三。

那天,老校长微微地苦笑着说:“没想到吧?”

我只能苦苦的摇头,那摇头里有说不清的无奈。校长也苦笑着说:“这,我早知道。”说着,他早已经把一撂准备好的《甘肃教育》杂志给我按在了桌子上,“好好看看,这上面,会告诉你,以后怎么考第一了!”校长语重心长地又拍拍我的肩膀,“年轻人,不怕。只要爱学习,谁都不怕!”校长走了,我便翻开了那一本本杂志。那个夜是复杂的,我难以入睡,幸好有了那十几本《甘肃教育》,陪我熬到了天明。那一个假期,我几乎把那十几本杂志读破了。

对于初为人师的我,这时的《甘肃教育》不仅给了我知识,方法,更多的给我指明了怎样当老师的方向:那就是多读书。

是《甘肃教育》擦亮了一个初为人师人的眼睛,更是《甘肃教育》给一个立志为人师的人长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第二年,我一边学,一边教。不仅没有像以前一样,把考当为老师的法宝。在兴趣小组开展上,我学习上面的文章,开展了“作文大法庭”让一个个学生当法官,来审阅作文,进行互改。还制作了一个作文大转盘,助力学生作文写作。这样的方法学生十分喜欢,并且引得学校各个年级纷纷效仿。有了兴趣为师,这年,我的学生不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了作文,我也在《甘肃教育》发表了文章。尽管那只是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但却让我有一下子站到了巨人肩膀上的感觉。那个下午,我揣着那本《甘肃教育》,从学校教师们一个个的手里递过来,传过去。最后,我一直把它揣到了家里,带着体温,掏给了妻子。这天,我觉得全世界在为我感到自豪。因为,校长说,在这个学区从来还没有一个人将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我成了第一人。那天,校长非常高兴,竟买了酒肉,全校教师为我的文章能在《甘肃教育》这名声显赫的杂志上发表进行庆祝。这次庆祝,使我永久难忘。也使《甘肃教育》真正成了我的肢膀,成了我们全校教师的良师益友。那年,我顺利地成了学区最年轻的教研员,所主持的“三位一体”作文教学法同时在学区推广,全县推广。这项课题也获得县级课题表彰,为后来主持省市级课题奠定了基础。因为搞教学研究好,论文发表多,成为了全县骨干教师,学科标兵,优秀教师。我的教学成绩一年比一年出色,课堂总是十分活跃,一年二年,我便成了这个学区的教学新秀,并且一跃成为毕业班语文代课教师,当然成绩也是年年优秀,从不落人之后。为此,我成了教师的骄子。当一个教师,能够当得自信,当得得意,当得意气风发,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读一本本《甘肃教育》。紧接着,我因为教学成绩的优秀,我被调入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1995年也转成了公办教师。在当教导主任这些年里,我不仅自己阅读《甘肃教育》手不释卷,并且把《甘肃教育》当作每周教师必学内容,领大家进行学习,并大胆实践,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们,又一另一种姿态——教研者的形象出现在这个学区。

后来,我尝试不断给《甘肃教育》投稿,随着我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我的文章《试验成功了》《一双乔丹鞋》《寻找两片不同的叶子》《寻找男子汉》等十几篇文章相继在《甘肃教育》得到发表的同时,相关教育论文也在其他省级教育杂志,报刊上得到了发表。一时之间,我成了教师作家,令人羡慕。但我深深地知道,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如果当时,我考了倒数,校长只把我批评一顿,罚我二三百元钱,而没有那一撂《甘肃教育》相赠的话,哪又有一个好教研员,哪又有一个好教导主任,一个现在的校长呢?在这些年里,本人依托《甘肃教育》做研究,发表论文达到30多篇,分别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教师博览》《甘肃教育》《云南教育》《教与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课堂设计》《小学教学参考》等几十种国家级或省级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并获得县级“优秀教研员”称号。正是因为自己有此特长,才团结了一批又一批爱学习,讲奉献的人。在不同的学校里,我总能用学习和教研团结各个阶层的老师,一同进步,为学校的阳光管理,阳光教育注入了坚实的力量。

我专挑《甘肃教育》上指导作文的论文装订成册,并研究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在不断地自我挑战中,完善教学技艺,辅导上百位学生在各杂志上发表的作文。还坚持各种教学信息写作,散文,童话,诗歌,儿歌,小说创作。为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打下了基础。在这几十年来,辅导许多老师发表的教学论文的同时,还加入了县作协,当选为县作协副主席,加入市作协,成为理事,加入甘肃省作协。并在各级文学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达300多篇,短篇小说30多篇。成为,岂今为止,在张掖这块土地上,乡村教师在省一级文学刊物发表最多文学作品的教师。也因文学获得过各种文学奖几十次。时光飞逝,我已经在这讲台上站了34年,黑发已经变成了白发,所热爱的一些东西,也心存漠然,但对《甘肃教育》的情却历久弥新,且更加浓厚。在一期新的《甘肃教育》还没有来时,我总是通过手机,最先获得的它这月是否出版的的信息。

感恩《甘肃教育》,是它给了我前进了方向;感恩《甘肃教育》,是它给我不懈的前进动力;我取得的一切成绩,有它的一半;感恩《甘肃教育》,是它陪伴我走过了34年,它是我真正的爱人,是我真正的人生之大学。没有您——《甘肃教育》的存在,就没有我丰收的今天。尽管现今我腰身不再挺拔,精力不再充沛,但本人仍是一个奋斗者的样子:在教育教学上仍能力挫年轻少锐,而一骑独尘,难道凭的不是《甘肃教育》的扶持吗?



作者:李兴泉

工作单位:临泽县蓼泉镇墩子小学

联系电话:18919365692


关于我们 商务合作 版权声明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雁宁路399号
广告发布登记号:620100002
甘肃教育社 版权所有
陇ICP备1900457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