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书记”成了咱“村里人” ——记文县临江镇元岭山村 “第一书记”马泽云

发布时间:2020-01-08 09:22 | 来源:甘肃教育社

  2018年元岭山村的夏天和马泽云有关。在那个天空明亮的日子里,他拉着装有换洗衣服的行李箱,“嘎吱嘎吱”地坐车来到了元岭山村。

  元岭山村位于文县临江镇东北部高半山,离兰州有600多公里。贫穷,是马泽云对元岭山村的第一印象。村民们以为他的到来就是例行公事,因此对他不冷不热。当时的他感到巨石压肩。

  如今,元岭山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驻村故事”,也由这位省教育厅选派驻文县元岭山村的“第一书记”马泽云开始讲起。

QQ截图20191230154756.jpg

群众利益无小事

  马泽云是陇南市人,生于大山长于大山。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马泽云从小目睹了农村土地的贫瘠,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他一直都想寻找机会回到大山深处,用自己的双手为山里的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17年,省教育厅下发关于选派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通知,在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任教的马泽云便在申请表上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2018年5月,马泽云来到了元岭山村。元岭山村常年在村里的人不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与儿童。马泽云是从大山里走出去的,来到元岭山村,恰巧也算是回归了大山的怀抱。

QQ截图20191230154841.jpg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记者见到马泽云之后,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进村的第一天开始,每天早晨6点吃过早饭,马泽云便开始一天的“巡村”工作,从村头走到村尾,与路过的村民热情打招呼,聊聊家常,记录下他们遇到的难题。几个月下来,马泽云和驻村队队员对全村84户人家的情况了如指掌。村民们都知道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但能不能为大家办实事,都在心里打了个问号。

QQ截图20191230154904.jpg

  几年前,元岭山村村民李保才打工时摔伤了腿,妻子又因为强直性脊柱炎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村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次入户后,夫妻二人的情况就一直牵动着马泽云的心。

  之后每次入户开展工作,马泽云都会详细询问李保才夫妇的病情、就医、用药、康复等情况,并与临江镇卫生院、甘肃省人民医院有关医生和专家联系,咨询治疗办法,推荐《中医保健与食疗养生》中有关腰部疾病的治疗药方……

  驻村以来,马泽云走家串户,全方位分析了解该村的情况。他发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不在少数,于是首先决定当好村民的“健康守门人”。他协调临江镇政府和卫生院开展了“甘肃中医药大学专家赴文县临江镇义诊活动”,为本村村民进行健康义诊;为患病村民从兰州代购本地无法买到的药品;利用入户走访宣传卫生、健康、疾病预防等知识,并积极联系自己的单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进行“送医送药”上门服务。  再小的事,村民找到他,只要出得上力、说得上话,马泽云都毫无怨言地主动帮村民办。

  去年冬天,马泽云从村民巩天智家中走过,巩天智立即追了出来。说起这件事,巩天智说道:“当时,我想着马书记一个人在这儿,大冬天雪天路滑的,就想让他去我们家吃口热乎的烤土豆。”

  马泽云本不愿给年迈的巩天智添麻烦,没想到在去下一户家访时,巩天智竟追了出来,兜里揣着几个热腾腾的烤土豆。这一幕,马泽云至今也无法忘记。烤土豆,也成了马泽云心头最温暖的记忆。

QQ截图20191230155018.jpg

  “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才能担起那份沉甸甸的信任。”马泽云说,驻村就要驻心,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老百姓的心就近了。

  建起党群服务工作点

  没有村文书、党支部不健全、村民凝聚力不强……这是马泽云初到元岭山村所面临的现状。马泽云这个“第一书记”,有着“誓把旧村换新颜”的决心。驻村第一天,他就深入群众,了解村情民意。

  马泽云还一有机会,就带上村支书李良买参观考察,开眼界、换思想;有事没事,让他在村里多亮相,工作冲在第一线。一来二去,李良买敢拿主意、敢做事,村民们也有了主心骨。

  同时,通过整合统筹使用上级专项资金,马泽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打造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阵地。帮扶工作队利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制作党建文化墙、安装电子显示屏,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庭院、花墙的改造建设,完成了服务中心、楼道、文化墙的打造……

  措施到户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当记者走进元岭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小楼时,看到楼道被醒目的扶贫标语装扮一新。

  在马泽云看来,这既是每天对他的自我鞭策,又能使党员干部、群众每登一步台阶都能了解一项精准扶贫知识。“既入眼,又入脑,最重要的是,每走一步都警醒自己不忘脱贫攻坚路!”

QQ截图20191230155041.jpg

  此外,帮扶工作队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村干部议事会议等工作,仔细对照党支部标准化建设42项内容,进一步完善各类软件资料。依托村“两委”组织开展的“元岭山五星文明户”“元岭山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也在党群服务中心公开上榜亮相。在马泽云看来,此举不但能引导村民树立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亦可塑造良好的乡村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村风正气。

  2019年上半年,元岭山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全镇13个行政村中名列前茅,在临江镇党委的安排下,临江镇草坡、大坪等其他村党支部多次来元岭山村进行党建工作的交流学习活动。

QQ截图20191230154927.jpg

  村里有了“甜蜜”的事业

  新路子带给村民新的希望,18个月以来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好事,更是让元岭山村变了模样。

  走访中,马泽云耳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想发展产业。“老百姓想发展产业,这是好事。有产业,才能更好地脱贫致富。”马泽云说。

  产业不兴旺,贫困帽摘了也会重戴。马泽云认为,没有产业,是村里这些贫困户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要想让贫困户真正摆脱贫穷,既要发展当年见效的产业,也要发展厚积薄发的中长期产业。”

  为了找到发展产业的路子,入户走访成了驻村工作队的日常,了解村民所想所盼,征求、咨询老党员、往届班子成员和致富能手,寻找扶贫解困良策。摸准了致贫的脉,结合元岭山村实际,马泽云和村“两委”班子开出了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庭院经济的“药方”,即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山林野花面积大等资源优势,鼓励贫困山村群众大力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养蜂“酿出”致富“蜜”。

  有了产业发展规划,如何让村民接受并顺利实施呢?

  全村土蜂养殖总计约60余箱,但分散于四个社,农户各家养殖数难以形成规模并规范经营,虽然有小的收入,但持续稳定增收效果较差。

  针对农户养殖土蜂存在的困境,结合“三变改革”及该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帮扶工作队在帮扶工作组领导的指示下,在镇领导和包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和村社干部沟通、协商,通过多次召开村干部大会、党员大会、支部大会等,对村社干部和党员群众做思想工作及政策引导。

  最终由帮扶工作队成员和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社长牵头入股资金发起购买蜂种实体经营,部分村社干部和农户已入股土蜂蜂种,引领其他党员同志、贫困村民积极加入。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包村干部作为政策顾问,予以大力支持。依托“文县元岭山百花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文县玉强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资金入股的形式,扩大土蜂、生态土鸡养殖规模,促进农户增收。

QQ截图20191230154941.jpg

  如今,蜜蜂们正在温暖的蜂箱里安全过冬,等着来年元岭山村的村民们收获“甜蜜”。

  2018年9月,马泽云去四川省雷波县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发现了种植七叶树的价值,考虑到文县山区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与雷波县接近,马泽云计划今年引种、试种100株七叶树树苗及10公斤七叶树种子,以期拓展种植业品种,增加农户收入渠道。当记者离开元岭山村时已听到好消息:七叶树的树苗和种子马上就会运送到这里。

  初冬时节,元岭山村一派生机。踩着硬化的山间小道步入元岭山村,徜徉在青山环拱、白墙青瓦的乡间小道,一阵阵欢声笑语从农家小院里传来,谁都不敢相信,这里曾是昔日贫穷的村庄。“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却收获了乡亲们的一片深情厚谊,这600多天,我累也快乐着!”马泽云站在山头一边深情地看着眼前的元岭山村,一边告诉记者。

走在扶贫路上的“好园丁”

  马泽云是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一名教师,就任元岭山村“第一书记”前,他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和书本。他没有想到,自己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还会对教育有更深的认知。

  “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用在“六点半课堂”的诞生也很贴切。2018年6月,马泽云在元岭山村召开第一次群众大会,会后在对一位群众走访中,了解到对方家中有个男孩小方(化名)辍学在家,不愿意去上学,让家人很担心。

  马泽云便自告奋勇去做小方的思想工作,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尤其突出了教师身份。开始,小方一声不吭。在马泽云一番话题引导后,小方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看到小方打开了心扉,马泽云立刻做起了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方被打动,重燃了上学的梦想,最终重返校园。

  此后,马泽云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本事”被村民广为流传,总有人找他,希望他帮忙教育一下孩子或帮孩子“看看作业”。

  元岭山村面临的现实是,一部分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只管吃饱穿暖,别说辅导作业,能否督促完成作业都不一定。”

  马泽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深知要彻底改变大山的面貌,教育是一条关键且具有长效作用的路径,“一个家庭,哪怕有一个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整个家庭面貌就变了。”因此,马泽云决定在教育上多花点心思,这一想法也得到了省教育厅帮扶工作组和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的支持。

QQ截图20191230155057.jpg

  从2018年7月开始,马泽云带领驻村工作队成员入户深入调查研究元岭山村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学生学习状况,对学生课后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家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统计、深入分析、归纳总结,提出对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培训和学生课程辅导的具体思路。

  在多方支持下,利用元岭山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每周四下午的“六点半课堂”在元岭山村开课了,马泽云和驻村队队员马彦军、王建位一起给孩子们义务当起了辅导老师。

  对村里的孩子来说,英语是比较薄弱的科目,于是,帮扶队队员马彦军着重补习英语,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英语学习方法,系统讲解中小学阶段英语语法体系、单词构词法等基本知识……

  马泽云是个有想法的人,除了预设的课程,还坚持每天一次走访,他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孩子们通过做家务和课外锻炼,明白更多的道理。同时,还给孩子们讲古典诗词和励志故事,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每次下村入户回来,我们顾不得洗把脸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功课辅导中。晚上8点半送走了孩子们才开始准备晚饭,吃完饭已经10点多了。但是每天面对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是精神饱满,累并快乐着。”帮扶队队员王建位说道。

  “六点半课堂”也得到了元岭山村家长的认可。“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把休息的时间腾出来教娃娃们学习。希望你们能一直‘驻’下来。”前来接孩子的村民巩玉勤说。

  马泽云在元岭山村创办的“六点半课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辅导作业、补课、托管之类。他一直坚信,这是“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补充,是为孩子走出大山铺路搭桥”。他说,教育的目标就是育人,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那扇窗,实现“志”“智”双扶。

  2019年8月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还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办了“临江镇元岭山村中小学生家长教育能力培训班”,对家长就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等做了详细的培训。

  截至目前,第一期家长教育能力培训班已结束,共培训家长30余人次;“六点半课堂”辅导班已集中辅导11次,共辅导学生220余人次;同时,辅导班为学生免费发放文具盒、作业本、铅笔、削笔刀、改正液等学习用具40余套。

  马泽云介绍,现在每次都有20多个学生来上课。接下来,“六点半课堂”的课程还会进一步丰富,“优化辅导课程体系,让孩子们有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不仅如此,马泽云还计划和帮扶单位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对接,让当地学校老师去兰州培训,了解更多新的教学理念,并切切实实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关爱留守儿童、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是元岭山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个缩影,他们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一样,只在乎庄稼的长势与收成,却从不计较付出了多少。他们就是走在扶贫路上的“好园丁”。

记者 郑芃生 文/图

甘肃教育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