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扶贫路上 —— 记文县桥头镇庙坡村第一书记王朝林

发布时间:2020-01-08 16:18 | 来源:甘肃教育社


奔跑在扶贫路上

——记文县桥头镇庙坡村第一书记王朝林

640.webp.jpg

从兰州市区到文县桥头镇庙坡村,距离约600公里,需要先乘坐动车3小时,到达陇南市武都区后再换乘汽车3小时。

2017年8月,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教师王朝林,根据省教育厅安排,从兰州前往陇南,身份由教师变成了文县桥头镇庙坡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从此,大山深处的庙坡村村民们多了一个“邻居”,田间地头多了一个“帮手”,屋里屋外多了一个“亲人”。到现在,王朝林已经在扶贫路上行走了800多天。

这800多天的背后,是王朝林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之路,也是庙坡村改头换面的发展之路,更是庙坡村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他们都把我当自家人”

640.webp-(1).jpg

庙坡村位于文县洋汤河畔北岸的高山地带,所辖庙坡社、高家坝社、王家山社等3个村民小组,2017年动态管理之后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35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11户12人,一二类低保54户140人,贫困发生率为64.7%。村内基础条件差,群众居住分散,扶贫攻坚任务繁重,是文县建档立卡贫困村、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7年8月,王朝林从兰州坐了10个多小时汽车到达文县,在镇上等待他的村民开车近3个小时接他到了村里。看着村里的土路、破房子,王朝林的心里仿佛被压了一块重重的石头。

刚开展工作时,王朝林面前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语言,由于听不懂村民的方言,跟村民交流十分困难。于是,王朝林一边用心学习当地方言,一边挨家挨户了解村民情况。渐渐地,王朝林和村民的交流,由“你来比划我来猜”,变成了一句方言一句普通话的“谈笑风生”。

通过实际调查,王朝林发现村里道路、房屋、自来水等设施需要完善,村容村貌需要改变;因为地处高山区,耕地多为坡地,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靠天吃饭”问题突出;村里的学校需要修缮,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贫困户思想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

“找到了致贫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群众的问题。”王朝林说,“而且,了解了村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将国家和省上的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确保所有贫困户脱贫。”

640.webp-(2).jpg

庙坡村村委会腾了两间房,一间房作为扶贫办公室,另一间房就当王朝林的宿舍。宿舍并不大,放着一张办公桌、一张木板搭的单人床、一个文件柜、一个三座条椅。山区冬季天气湿寒,王朝林便自己砍柴生炉子取暖,房间里经常出现蜘蛛等昆虫,王朝林就用树枝搭了一个蚊帐……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王朝林顾不上这些,他积极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密切配合,对所有贫困户的户档、扶贫手册和资料认真核实核对,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为贫困户出谋划策,也为村子发展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庙坡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省教育厅2018年-2020年帮扶文县桥头镇庙坡村具体措施等。

640.webp-(3).jpg

看着王朝林在村里一刻不得闲地忙碌着,每天忙得饭都随便凑合两口,村民们也对他刮目相看。“原以为第一书记待两天就走了,没想到王队长真的走遍了庙坡的每一户人家,每天为村子发展奔波着,一待就是两年多。”村主任牟丛烈说,渐渐地,村里谁家做了好吃的、谁家有红白喜事、谁家杀了猪,都会主动邀请王朝林;王朝林的宿舍门口,也时常会有村民送来的蔬菜。甚至有时王朝林周末回兰州,村民还会打电话询问他什么时候回来。

而王朝林的宿舍,也增加了许多额外功能——村民需要给外出上学的孩子汇钱,王朝林就微信转账给他;村民要复印证件,一大早就来敲王朝林的房门;村民电话欠费了,也来找王朝林帮忙缴费;村民家里没有网,拿着手机来“蹭网”;王朝林要去镇上,村民托他帮忙取快递……“村民很朴实,也很可爱 。现在他们都把我当自家人了。”王朝林笑着说。

发展产业,让贫困户稳定脱贫”

640.webp-(4).jpg

一天,王朝林早上刚起床开始工作,便有村民跑来找他:“王队长,不好了,昨晚跑来了野猪,好几家的玉米都被祸害了!”王朝林赶忙跟着村民一起去地里,有的村民眼见收成没了,坐在田埂上伤心地哭了起来。

王朝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庙坡村的耕地多为坡地,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种植一亩玉米收入仅有几百元,还容易被野猪破坏。”为此,王朝林立足庙坡村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并多方筹措资金9万元为庙坡村每户捐赠花椒苗,重点扶持发展花椒种植,加快建设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

“一开始,村民们都不愿意种植花椒,因为花椒种下后第四年才开始挂果,不能马上见到经济效益。”在王朝林的劝说下,详细计算投入和产出后,村民们只在玉米和小麦田边种了几株花椒树。

但随后几年花椒价格不断上涨,其他村子靠种植花椒收入翻番,看到这样的情景,庙坡村的村民们也心动了,纷纷开始用心种植。“今年花椒价格一斤约60元,农民们收入少则两千元,多则上万元。”王朝林高兴地说。

随后,王朝林又协调文县良秀中药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来庙坡村考察中药材种植条件。经过多次与村上贫困户交流,与文县良秀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确定了庙坡村小杂药独活种植示范点,采用“合作社+农户+订单”的形式,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

“合作社提供种植计划、种植技术、种苗、化肥等,2019年下半年全村收获独活约30吨,销售额约12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增收打下了基础。”王朝林说。

640.webp-(5).jpg

与此同时,王朝林还向帮扶工作组申请产业发展资金11万元用于购置鸡苗和饲料,并与文县庙疙岭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和培训,产品深加工和购销,利用村内土地30亩,以产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村内贫困户产业发展,助力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帮助贫困户脱贫。

同时,吸纳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既增加了群众产业收入,又增加了群众劳务收入,鸡苗可以自己养殖,也可以放置在合作社养殖分红。

640.webp-(6).jpg

早上8点,合作社员工牟世阳打开鸡舍的门,让1500多只鸡在山野间“溜达”。晚上6点,他准时把四处散步的鸡赶回鸡舍。

“这些鸡都是村里的宝贝!”牟世阳边给鸡准备饲料边说,现在所有的鸡都被预定了,当鸡养到4斤左右时,供货商就会以每只150元~180元的价格收购。

而在此之前,牟世阳四处打工挣钱,工作不稳定且大多是重体力活。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他就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工作,一年有3万元收入。

“现在还在学习阶段,所以养殖规模并不大,等有了经验,我们会扩大规模。”王朝林说,下一步,他准备给村里的走地鸡注册商标,这样可以卖得更好。村里头脑灵活的村民也来跟王朝林商量,准备等养殖形成规模后去武都开一家柴火鸡店,原料就用村里养殖的走地鸡。

“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

640.webp-(7).jpg

中午,庙坡村村小的两名学生下课了,在操场上一起追着玩起了滑滑梯。看着王朝林走过来,两名学生赶忙抱起角落里的足球说:“王老师,快来和我们一起踢足球!”王朝林笑着和他们一起玩了起来。

如今庙坡村教学点虽面积不大,但教室里电子白板、课外书、玩教具等一应俱全。而王朝林刚来庙坡村时,这里可以说“一无所有”,王朝林便把自己儿子的图书带来给孩子们看,随后又积极协调各方面资源,筹措资金20万元,改善学校办学基础条件,完成教室粉刷、院落硬化、护坡维修、围墙和大门的重建。协调省教育厅帮扶工作组为庙坡村教学点捐赠教学设备、幼儿教具和玩具、课桌椅等教辅设备24套,价值5000元,图书3030册,价值5.5992万元,改善了庙坡村教学点办学条件落后的状况。

王朝林还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国培计划”甘肃省项目示范县“送教下乡”,邀请省内专家通过示范课、诊断课、公开课等教学形式与本地教师展开交流和教研,增强了农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搭建了名师、教研员、农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既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技巧与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能力与水平,附近几个村子的教师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孩子是未来,也是希望,他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更好地‘斩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王朝林说。有一天,庙坡村贫困户王霞的父母找到了王朝林,想让他帮忙劝王霞上学。了解情况后得知,王霞高中上了一年就辍学去武都打工,渐渐地,王霞性格越来越内向,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找到王朝林帮忙想想办法。

根据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了解,王朝林及时与王霞的父母进行沟通,说服王霞改变思想,希望她通过学习技能改变命运。随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和家庭对孩子的定位,王朝林推荐王霞上了甘肃农垦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王霞的学杂费全部免除,并确定了进一步的帮扶计划。

随后,多名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孩子的家长纷纷找到王朝林,希望他能帮忙联系中职学校,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我陆续推荐了10名初中毕业生在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帮助落实免学费、免住宿费和学杂费等扶贫政策的落实,并主动推荐就业单位,保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王朝林说。

640.webp-(9).jpg

此外,王朝林还发挥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土建专业的优势,根据村民需要,联系学校教师来庙坡村开展了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电工、木工等工种培训,并开展施工安全、劳务常识、处理劳务纠纷等方面的讲座,让村民外出打工时有所保障。

“这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

640.webp-(10).jpg

清早,67岁的党员牟世英拿着手机找到王朝林,指着网页上的内容说:“王队长,还有300多天就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了,你有什么难处就告诉我们这些党员,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如今,几乎每个庙坡村的党员都积极参与村里建设,并且作为“政策明白人”向家庭、四邻解释村里、省上、国家的各种政策和决定。

“脱贫攻坚,党员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初来庙坡村时,这里基层党建薄弱,发展缺乏带头人,王朝林积极行动起来,争取联系省教育厅帮扶部门,完善村委会办公室设施,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认真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切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并按组织要求做好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以“四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当好全村“两学一做”的带头人,组织和带领村支部党员干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标杆、树榜样,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依托党建阵地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640.webp-(11).jpg

春节前,王朝林邀请了文县书法协会会员来村里给村民们写春联。看着家家户户门上贴上新春联,一名村民拿着纸来到王朝林的办公室门口,为王朝林写了一副春联,横批是“听党召唤”。

“没有什么是比这四个字更好的赞扬了。”王朝林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产业发展的地头、拆危治乱的现场,抗洪抢险的前线,政策宣讲的讲台、项目建设的工地、党员活动的阵地、贫困农户的家里,以及村民矛盾的化解……村民已经习惯了“王队长”的存在。曾经,“有女不嫁庙坡村,山高坡陡路不通,光棍无钱满山跑,破屋不挡穿堂风”是人们调侃庙坡村的顺口溜;如今,这里是“青悠悠的岭,绿油油的山,丰收的庄稼望不到边,双脚踏上致富路,越走路越宽”。看着庙坡村的变化,王朝林没有骄傲自满,继续为他在党旗下的誓言奋斗着。

帮扶具体事实

 

2018年

  ● 为全村村民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价值2.1万元。

  ● 为庙坡村教学点捐赠教学设备、幼儿教具和玩具、课桌椅等教辅设备24套,图书3030册,价值5.5992万元。

  ● 邀请甘肃中医药大学4位专家到桥头镇桥头村和庙坡村开展义诊活动。

  ● 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庙坡村开办建筑技术、电工技能、安全知识、等级工等培训班。

  ● 为村委会和3个社配备大功率扩音机功放高音喇叭3套,价值5千元。

  ● 为庙坡村2019年上省属中职学校的4名学生免除费用和发放助学金共1.2万元。

  ● 向精准扶贫户牟唯烈家瘫痪老人侯瓜女捐赠轮椅1辆。

  ● 为庙坡电商工作站捐赠电脑2台,价值1万元。

  ● 协调“国培计划”甘肃省项目示范县“送教下乡”文县四中、桥头小学培训班。

  ● 协调资金20万元修缮庙坡村教学点护坡、围墙、大门、院落硬化、教室粉刷和地面维修等。

2019年

  ●  省教育厅帮扶庙坡村工作组为村内所有在校学生每人捐赠棉衣1件、书包1个。

  ● 省教育厅帮扶庙坡村工作组为全村每户人家捐赠棉褥子和被子一套,总计5万元。

  ● 省教育厅帮扶庙坡村驻村工作队在春节前邀请文县书法协会会员为村民免费书写和赠送春联,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受到群众好评。

  ● 组织庙坡村春节篮球运动会,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受到群众好评。

  ● 文县良秀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在庙坡村小杂药种植示范点确定了种植独活200亩,提供种植计划、种植技术、种苗、化肥等。2019年收获独活30吨,全村村民种植独活共收入12万元。

  ● 帮扶工作组为庙坡村每户捐赠花椒苗120株,价值9万元。

  ● 帮扶组筹措资金为村民捐赠价值2万元的花椒专用化肥,不遗余力地帮助农户产业持续发展。

  ● 为了确保省教育厅帮扶庙坡村的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在2019年顺利脱贫,捐赠每户产业发展资金5000元。

  ● 将村内靠近教学点的文化广场维修改造为村小学操场,便于教学和学生活动。

  ● 解决村内教学点师生如厕难的问题,投资1万元修建厕所。



甘肃教育社融媒体记者  王佳宁  摄影报道


甘肃教育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